斗三公

图片
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情况综述
2010-01-22 13:58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强势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学院董事会及党政领导对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高度重视,经常利用召开董事会、院务会、办公会议等形式对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专项研究部署。为加强工学结合,学院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处,制定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规定,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势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层次合作。2007年以来,学院召开两届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紧紧围绕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形成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迎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全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的共识。2009年9月9日,学院与各系签订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目标责任书,对聘请兼职教师、建立实运转的校外实习基地、邀请企业领导或专家作报告讲座、与企业合作开发校本教材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完成期限,并落实了管理和奖惩办法。学院董事会及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二、各系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重点和难点,全员发动,全力以赴,攻克难点

会计系总结八年高职教学实践,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经验,全系教师群策群力,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会计系实际的工学结合道路,将它概括为在“目的明确、形式多样、管理到位、互利共赢”指导思想下的“点、面、线”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所谓“点”是指开展校外顶岗实习的几个实训基地;所谓“面”是指全面开展工学结合活动;所谓“线”是指课堂教学以实训、实践为主线,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串联起来。“点、面、线”相结合的模式,既有利于学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企业在分享学院资源的同时,可以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的人才。学院、企业、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和谐发展、互利共赢。

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根据杭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围绕建设“东方休闲”之都和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依托杭州天元、紫萱、华晨大酒店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实施“教、学、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与酒店相关的基层实用型管理人才。该系利用学院和酒店各自的优势力量,组成酒店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设计和实施方案提供指导,并共同参与完成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执行。安排学生参 加酒店的相关活动,如在第二、三学期到酒店参观见习,第五、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实行“教、学、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酒店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也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商务系积极主动加强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紧密联系,把知名企业引进校园,依托知名企业的品牌效应和雄厚实力,筑巢孵化,增强办学实力,共同搭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台。坚持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院领导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商务系积极探索和实践了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参与教学、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关系、引名企进校园与企业共建经营实体五步渐进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四业交融”教学过程,即“企业、职业、学业和就业”。意在突出“企业参与办学”,瞄准“紧缺职业”,改革“学业设计”,坚持“就业导向”并且动态交融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工作部门的同志也充分发挥管理学生的可利用资源优势,积极配合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联系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聘请校外专家进校讲课,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让学生也能全面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建设中来,商务系党总支本学期在系团总支学生会中成立“校企联络部”,旨在挖掘学生及其家庭的资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帮助。

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学院坚持把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一项核心工程来抓。加强了学院与社会的联系,特别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中小企业等的联系,广泛开展实质性的校企合作。目前,校企合作处已与部分行业协会及民营500强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经进一步商谈后,将开展与行业协会和民营500强企业的全面合作,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

??? 近年来,各系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新途径和方式。

???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由学院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数量进行培养。学院根据国家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积极与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商务系物流专业与浙江顺丰速递公司开展全面合作,为顺丰公司培养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顺丰公司的岗位要求,设计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确定培养方案,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分段式教学。在师资配备上,顺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给学生上课。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采取企业、学生双向选择,每年顺丰公司都安排20多名学生顶岗实习,接收10多名学生在顺丰公司就业。这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了学生入口、培养过程、出口的有机统一,大大缩短了中、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过程。通常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到走上基层管理岗位需要2-3年时间,走上中层管理岗位需要3-5年时间,而这种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可直接走上基础管理岗位。同时,按订单要求培养的学生,由于其既了解企业的实际,又熟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进入角色迅速,企业非常欢迎。

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谓工学交替,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模块的课程;第二、三学年学习专业模块课程时,实行工学交替制。我院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与市国税局下属四个分局合作,安排大三的学生前往该局参加企业纳税的顶岗实习,每批安排25-30名学生,每批学生顶岗一个月;同时又与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合作,安排学生到两公司的收银员岗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二十天。上课时段,学院按学员管理,学院考核学习成绩;实习时段,由企业按员工管理,并根据考核业绩发给适当实习补贴。

?? ?3、“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即学院经过专业课教学后,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和第三学年根据不同专业,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杭州是旅游的胜地,酒店业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主动与紫萱度假村、杭州天元大厦、杭州华辰国际饭店等企业合作,在第三学年安排29名学生分别到上述酒店的前厅、客房、餐厅、康乐、会务等岗位进行四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体验职场氛围,经受实战考验,提高综合素质。

??? 4、校内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商务系物流专业,与浙江顺丰速递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顺丰快递长征服务站”,服务内容涉及物流配送、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速递管理等方面,开业首日上午,仅速递派送一个项目收派邮件数就突破了15份。目前,物流专业08级的13名学生在经过为期8次的岗前培训后,安排到顺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会计专业把企业的会计业务带到学院办公室来操作,由学生对公司会计业务直接操作,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在校内企业中实习,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我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不足

(一)我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状

我院至目前为止,已签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近百家,各系共聘请了100余名校外兼职教师。各系的校本教材正在建设中,全院各系拟定的校本教材共有14本。并积极安排聘请企业领导专家作报告、讲座。

(二)我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存在不足

1、学院重点专业尚未参加行业协会,与民营500强企业也尚未建立合作关系,这将直接影响我院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学院的制度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发展要求。

3、各系、各专业发展不平衡。

4、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部分专业只停留在与企业签合作协议,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还没有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来,还缺少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五、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一)采取措施

1、加大学习力度

(1)编印小册,组织学习。要将有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内容汇编成册,发给每个教师一本,以便教师学习,提高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的认识。校企合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工学结合的成效,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2)组织座谈、交流。组织全院性学习交流会,每个专业教研室选派代表上台谈学习体会及具体做法,提高全体教师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3)组织测试。编印考试卷,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考试,进一步加大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认识和了解。

2、责任落实到人

将校企合作处的工作指标和责任分解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要求相关人员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各系要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个教研室,落实到具体人,并与学期、学年考核紧密挂钩,奖惩分明。

3、做好服务工作

(1)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与省、市人事局、劳动局、中小企业局及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联系和沟通;了解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和优惠措施,了解适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并将了解情况介绍给各系。

(2)脚踏实地,多找企业。广泛接触、了解、摸清相关企事业单位情况,为进一步深层接触、洽谈建立实训基地打下基础。

(3)认真筛选,掌握重点。对掌握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筛选,并介绍给各系,每月不少于40家,以便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4)重点突破,推动全局。以学院七个重点专业群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实运转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数量和实训时数,进而推动全院实运转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速度。

(5)建立校企联络平台。企业文化进校园,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拟每两周组织一次“企业家论坛”,邀请合作企业的老总作报告或讲座。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企业合作开发校本教材,聘请兼职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等,促进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6)快速审核报批。认真审核各系部送交的合作协议书,以最快的速度报分管院领导,并递交院长办公会审议,经批准后签字、盖章。

(7)组织合作企业联谊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合作企业联谊会,介绍经验,互相沟通,增进友谊。

(8)积极引进企业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积极引进企业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4、认真督促检查

(1)建立目标责任制督促检查机制。各系每月10日前将进展情况报校企合作处,校企合作处对各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通报,发出督查通知书,保证目标责任的按时完成。

(2)审核经费预算。各系部在每学期结束前两周上报下学期校企合作的计划及经费预算,校企合作处汇总后报分管院领导,并递交院长办公会审议,经批准后执行。

(3)建立动态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校企合作处要经常深入各系了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情况,学院不定期编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辑”,内容主要介绍各系部的进展情况,各系部的不同做法,成功合作案例,先进事例,适合与我院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和最新实习岗位,以后每月出专辑不少于2期,以促进和推动工作的进展。

(4)总结表彰。每学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合作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工作建议

1、克服困难,与行业协会和民营500强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参加行业协会,有利于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邀请到行业专家参与学院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与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习和就业,培养“双师型”教师打下基础。建议学院支付会员费,首先让七个重点发展专业参加行业协会,以便使这七个专业多与社会接触,尽快发展起来,做强做大。与民营500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学院办学特色和发展的需要。由于民营500强企业基本都和重点院校或本科院校有合作,高职院校要进入较难。建议学院能启动一切能使用的资源,与企业高层领导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详细合作细节可由校企合作处和有关单位沟通商谈。民营500强企业都有自己的合作文本,并且不能改动;建议只要不损害我院的根本利益,可以舍弃一些小利益而图合作大谋,促进与民营500强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打破常规,接轨企业。现行的教学体制以常规化单一的教学来规范日常的教学工作,很难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多样性;企事业单位需要与学院教学安排有冲突,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无法落实。现行对学生参与教学的考核政策也使学生的实习很难实施。建议要尽快实施学分制,将实习也列入学分,并对现行学生考核政策进行必要的修改。不同专业应根据企事业单位需求而调整教学计划,学院要主动适应企业,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3、刚性化目标,人性化管理。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艰难性。各系的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分管系,了解分管系的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一些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尤其要做好系主任和专业教研室主任的思想工作,并帮助各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薄弱专业,要尽快实现突破,以确保学院“1121”工程目标的实现。

4、全员动员,全员参与,深度合作。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不是为了评估而搞校企合作,不能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工作,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事。建议召开各专业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参加的会议,进一步宣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精神。会议中可宣传典型,开展座谈,研究难点,共同突破。并将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动员每一个教师都参加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中来。将校企合作真正深入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去。

5、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式作用。各系党总支和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攻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重点和难点起好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率先垂范,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找企业,联系企业,争做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做贡献的模范。

6、建议院系学生会中成立“校企合作部”。成立校企合作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及其家长的资源,调动学生参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院“校企合作部”可由校企合作处给予帮助和指导,各系“校企合作部”由各系党总支负责给予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中,必将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